2017-10-10 17:15:16 河南援疆快报
2017年9月24号晚,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市政府主办,河南省博物院、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局承办,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哈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哈密歌舞团演员同台献艺的《丝路回响——中原与西域古乐交响展演》在哈密南粤文化中心上演。这次中原与西域古乐交流展演,由《序曲》《华夏正声》《伊州怀古》《天山古韵》《丝路回响》《终曲:丝路欢歌》六个乐章构成。展演通过对先秦中原编钟乐、伊州古乐、哈密木卡姆以及丝绸之路乐舞图像的复原和重构,进一步促进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哈密市民朱玉杰看完演出后高兴地对记者说,他觉得演的非常好,因为中原不仅是文化历史悠久,它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那么西域音乐又独具民族特色,比如说中原的古筝,编钟,古音,古韵和西域的这个热瓦普,手鼓,欢快,激悦,这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展演,感觉很特别也很好看,这也是一次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能奏出富有时代特点的华美的音乐篇章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告诉记者,这是乐团第一次将中原地区的古代乐器,比如编钟、编磬,和哈密本土的木卡姆艺术,通过交流展演的形式做一次艺术上的尝试。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介绍说, 这次《丝路回响——中原与西域古乐交响展演》,中原与西域古乐交流展演这种演出,他觉得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千古绝唱的伊州古乐,又重新复原创作搬上舞台,它是一种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高度交流融合的一种伊州古乐,在唐代的时期可以说是声名大噪,被称为西域的六大乐之一,然后他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了两首的复原创作,想着伊州古乐的复原应当会给观众朋友们还有关注东天山文化和哈密文化的这些朋友们一个新的,一个可供大家欣赏和参考的舞台上的一个资料。
此次展演由河南省文化厅、哈密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由河南博物院和哈密市文体广新局承办。开幕仪式由哈密市文体广新局党委书记吴广亮主持,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与哈密市文体广新局局长祖农·沙依提共同为“丝绸之路音乐文物研究基地”揭牌。河南博物院与哈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向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赠送了虎座凤架鼓,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向河南博物院赠送了哈密艾捷克、热瓦甫、手鼓三件。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与哈密市文体广新局局长祖农·沙依提共同为“丝绸之路音乐文物研究基地”揭牌
河南博物院与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互赠礼物
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哈密市委副书记李湘豫首先致辞,他表示文化是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对口援疆的重要载体,是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总目标的凝心铸魂工程。河南是文化大省,而哈密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此次展演正是两地文化互动交流的具体实践。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坚持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优势,大力实施双向文化交流。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致辞:“河南和哈密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尤其是河南博物院,可以通过展览、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哈密开展多项合作。今天的演出正是我们开展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我们共同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旋律,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们的能量。”展演活动随着新疆弹拨乐器弹播儿与安阳殷墟出土的陶埙和编铙演奏的序曲拉开帷幕,七十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演奏的弹播儿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与古朴久远的陶埙和编铙的的即兴合作获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中西融合古今交汇,引领我们从古代的丝绸之路缓缓走来,开启《丝路回响---中原与西域古代音乐展演》的神秘面纱。
序曲:丝路遗韵
华夏古乐团首先演奏了商代墓葬出土乐器组合《玄鸟》、 诗词吟诵《诗经·小雅·鹿鸣》、汉代乐舞复原《七盘舞》,商代祭祀音乐的神秘,春秋诗词吟诵的肃穆以及汉代舞蹈的踏节倒拍,展示了中原古代音乐文化内涵与风貌,以及根据河南安阳出土黄釉瓷扁壶图像复原西域舞蹈《胡腾舞》和河南巩义北窑湾出土乐佣复原唐代舞蹈《瑞鹧鸪》。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诗经·商颂·玄鸟》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诗经·小雅·鹿鸣》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七盘舞》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胡腾舞》
华夏古乐团为此次展演复原重构两首千古绝唱的伊州古乐。哈密古称伊州,伊州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融合而成的新乐种,是唐代西域六大乐之一。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依据敦煌乐谱及相关文献资料对伊州乐进行了专题的复原创作,将第十六首、第二十四首复原编配,琴箫合奏《又慢曲子伊州》和男女诗词唱和《伊州》,独居西域的音乐风格加上王维诗词的情深意切,深刻的表现古人对友人、亲人无限思念之情。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为大家带来的是传统的哈密歌舞。哈密市是新疆最靠近东部内陆经济文化发达地带,也是受汉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哈密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乐器与乐舞。传统的新疆拉弦乐器哈密艾捷克(又称哈密胡琴)和拨弦乐器哈密热瓦甫与手鼓达普击节相伴演奏,为大家带来哈密木十二卡姆,以及哈密维吾尔传统舞蹈《赛乃姆》、《花帽舞》、《鸡舞》、《油灯舞》等。演员热情洋溢舞蹈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展现了新疆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礼仪。
最后,华夏古乐团和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哈密市歌舞团联袂为大家奉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你一朵玫瑰花》乐曲联奏。
哈密热瓦普独特的新疆韵味与古筝、琵琶等中原传统乐器相互辉映,新疆手鼓与中国大鼓通力合作将展演推向高潮。此次展演活动随着艺术家们倾情演绎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落下帷幕,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豫哈艺术家将古今中原与西域音乐的交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淋漓展现。
展演合影
哈密市民朱玉杰看完演出后高兴地对记者说,他觉得演的非常好,因为中原不仅是文化历史悠久,它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那么西域音乐又独具民族特色,比如说中原的古筝,编钟,古音,古韵和西域的这个热瓦普,手鼓,欢快,激悦,这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展演,感觉很特别也很好看,这也是一次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能奏出富有时代特点的华美的音乐篇章。中原与西域,河南与哈密,同属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丝路音乐文物资源。此次豫哈两地多个乐团合作展演,汇聚成一声声历史的回响,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荡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豫哈两地合奏起民族融合、和谐发展的时代乐章。
浏览 2977 次
©2015 小象云 | 技术支持:欣欣象融 豫ICP备15006730号-1